二气均平,自然百病不生,人不能使之和平,故有盛衰之别,水盛则火衰,火旺则水弱,此阴症、阳症所由来也。《后魏书》曰:临淮王潭孙孚好酒后遇风,患手足俱痹,口不能言,乃左手书画地作字,乞解所任。
至于食疟,则用保和丸治之。阳虚之人,下血如注,是下焦之阳不足,而不能统摄也;阴虚之人,下血如注,是下焦之阴不足,阴虚则火旺,火旺遂逼血外溢也。
余长孙端甫,六岁时,左目之下,患暑疖大如覆杯。若以《内经》并诸贤所论类中之名,当非风门之实,则诸风门所云类中,将何所指耶。
《吕氏春秋孟秋纪》曰:孟秋行夏令,民多疟疾。 答曰:吐血一症,其要有三:有阳虚者,有阴虚者,有因外邪阻滞者,不可不知,亦不可不辨也。
病者一剂减轻,二剂痊愈。因示其所著《医略》一书。
今来者骤然,故直断之曰肾中之阳暴发也,法宜收纳真气为要。乃不知自所论者,是无风之类中,错作有风之真中为无风之证,为未合乃义也。